【用途一】 其共聚物可用作內增塑劑、粘合劑等
【用途二】 用作合成樹脂、涂料的原料,也用于石油工業(yè)、織物、塑料、造紙工業(yè)的浸漬劑、分散劑、潤滑劑等,并可作聚氯yi烯樹脂的增塑劑。馬來酸酯用作有機合成中間體,主要是在雙鍵上進行加成反應。如與丁二烯、環(huán)戊二烯等進行Diels-Alder反應,將氫、腈、硫醇、胺等含活潑氫的化合物加成,表面活性劑琥珀酸二wan基酯磺酸鹽,就是通過亞liu酸氫鈉的加成而制得的。
PBS 是典型的半結晶型脂肪族聚酯, 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迅速發(fā)展起來的新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,但早在上世紀 30 年代,Carothers 就已經(jīng)成功制備出了 PBS,但由于受當時工藝條件的限制,制得的 PBS 分子量小于 5000,不具實用價值,因此一直沒有受到重視。
直到 20 世紀 90 年代,隨著工藝條件的改善,日本 Showa High Polymer 公司合成出了分子量超過 20 萬的高分子量的 PBS,產(chǎn)品名為“Bionolle”(中文名:碧能)。當分子量超過 10 萬時,PBS 表現(xiàn)出了和傳統(tǒng)聚酯不一樣的性能,此時 PBS 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,可以用作通用塑料。
1.耐熱性能:PBS 在完全可生物降解聚酯中具有出色的耐熱性能, 熱變形溫度接近 100℃,改性后可超過 100℃,滿足日常用品的耐熱需求,可用于制備冷熱飲包裝和餐盒。
2.力學性能:與其他生物降解塑料相比,PBS 力學性能十分優(yōu)異,具有與許多通用樹脂如聚乙烯相近的力學性能。
3.可降解性能:PBS 分子鏈中的大量酯鍵,使用后易被自然界的多種微生物或動植物體內的酶代謝、分解,終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,是一種可以實現(xiàn)來自自然而又回歸自然的完全生態(tài)循環(huán)生產(chǎn)的綠色材料。